close
一直期待著能融合建築音樂.繪畫音樂或文學音樂的電影
結果
很驚奇的等到了時尚和音樂的愛戀~~
10月23日 香奈兒的秘密 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
(放了些照片分享給大家)
史特拉汶斯基 肖像
1914年 立體派畫家阿伯特.葛萊茲(Albert Gieizes)所繪
用三度空間表現
1913年 史特拉汶斯基 以<春之祭>應和此流派
交往密切
大體上支持
但並不喜歡此幅
故稱此作品為~鼻子畫像
目前正值香奈兒康朋街總店成立100週年,
所以香奈兒傳記陸續被搬上大銀幕,
不過儘管終身未嫁的香奈兒
畢生情史還是不斷,
尤以她與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的激情戀史,
特別具有重大影響。
這位俄國戀人催生了她創作經典的5號香水,
並完成香奈兒的俄國系列。
一個是以黑白琴鍵再造古典並激發現代音樂的音樂大師,
一個是以黑白極簡 風格顛覆女裝並引領潮流的時尚女王,
兩個上世紀最具魅力及創造力的靈魂,
相遇並爆放出最驚人的火花…。
而香奈兒女士和史特拉汶斯基均於1971 年同年相繼辭世
<春之祭>首演 節目單
此次拍攝,
電影劇組得到香奈兒法國總部與香奈兒總監卡爾拉格斐的傾囊相助,
慷慨出借所有的檔案資料及收藏,
包含1910-20年 代時,
可可香奈兒小姐的服裝及珠寶配件,
提供給飾演香奈兒的 安娜莫莉絲 穿戴,
卡爾拉格斐更另外設計了多套禮服,
如1913年《春之祭》 首演的傳奇之夜,
為了重現當晚,
拉格斐特別精心設計了一件名為「永恆」(Timeless)的晚禮服,
整件晚禮服以最費工費時的手工刺繡完成,
香奈兒的百 年精湛手藝於是乎完整呈現。
《香奈兒的秘密》在視覺上具有香奈兒簡單黑白的元素,
但敘事及剪接上極富音樂性,
片中使用含【春之祭】多達5首史特拉汶斯基的作品。
電影音樂元素豐富,
其餘配樂由《英倫情人》奧斯卡配樂大師蓋布瑞雅赫(Gabriel Yared)負責~~
1920年 推出的<春之祭>一景
由 馬西恩 重新編舞
劇情介紹
1913年,巴黎,
香奈兒專心投入已成名的事業並與富裕的亞瑟卡柏熱戀中。
同年,史特拉汶斯基的經典作品《春之祭》,
在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街的劇院中首演,
香奈兒與史特拉汶斯基在這裡首次相遇,
香奈兒也被這前衛的《春之祭》表演所深深著迷。
但現場的觀眾卻憤怒到完全無法接受,
由於《春之祭》太過於前衛新潮,
現場幾乎釀成了一場大暴動。
史特拉汶斯基為此傷心不已。
七年之後,1919年,
贊助香奈兒開店的戀人亞瑟卡柏在巴黎車禍意外身亡,
香奈兒為此痛不欲生。
1920年,香奈兒與史特拉汶斯基兩人再度相遇,
香奈兒因欣賞史特拉汶斯基的才華,
大方出借私人別墅供他專心創作。
當革新當代時尚界的女王可可香奈兒,
遇上俄國前衛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剎時電光石火。
這段不倫卻轟烈的戀情 (因為史特拉汶斯基是已婚身份....),
充分顯露了香奈兒敢愛敢恨、堅毅靈敏的女性特質
Nicholas Roerich 為 <春之祭> 設計的服裝
於1913年5月29日在巴黎 香榭里麝戲院 首演
重要大事紀
*香奈兒(Gabrielle Bonheur "Coco" Chanel,1883~1971)
1909年-巴黎女裝店成立。
起先只販售女士的頭飾,於一年內搬遷至康邦街(Rue Cambon);
日後影響全球時尚的香奈兒王國正式成立。
1913年-香奈兒開始替女性設計運動褲裝;
因受到一次大戰影響,其簡約的設計逐漸受到歡迎。
1915年-香奈兒服飾名聲鵲起,在法國享有高知名度,受到婦女歡迎。
1917年-嘗試推出及膝短裙、外套組合的經典套裝,以及黑色蕾絲刺繡晚裝,再度引起共鳴
1919年-相戀多年的情人亞瑟卡柏(Arthur Capel)發生車禍意外喪生。
1920年-與俄國前衛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陷入熱戀。
這段戀情對香奈兒影響深遠,日後諸多傳記都提及這位俄國戀人,
也催生奢華的俄羅斯系列及經典5號香水。
1921年-希望創造一支帶有戀人味道的香水,
從俄羅斯宮廷香水創作師Ernest Beaux的樣品中選出了第五款,
即為日後知名的香奈兒五號香水,並於1923年上市。
1923年-接受《哈潑時尚》雜誌訪問,提出:「簡單就是所有真正的優雅的基調。」
*史特拉汶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1882~1971),俄國作曲家,
20世紀現代音樂的傳奇人物,
代表作為芭蕾舞劇《火鳥》《春之祭》,
激發現代音樂,作品前衛
1910年-定居巴黎。為芭蕾舞劇《火鳥》作曲,並在以後創作了大量芭蕾舞曲。
1913年-《春之祭》首演,反傳統且前衛性幾乎引發劇場暴動。
香奈兒女士在首演現場對史特拉汶斯基才華印象深刻,
日後出借私人別墅供他創作,演變成轟烈的戀情。
1915年-一戰爆發。史特拉汶斯基所有的私人財產都被沒收,從此不得不為生計而工作。
1920年-自此之後,經過一系列探索,史特拉汶斯基創立了「新古典主義」,
喊出了「回到巴赫的口號」。將創作的重心集中到歌劇及室內樂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