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位朋友分享的文章~~


【自然地聽古典】  文/ 嘉琪   二格組




音樂 不一定要很昂貴!是啊! 而且「聽古典樂也不一定要很高尚!


很多人都以為我聽古典樂很久了!


其實我兩年前才開始聽,


2001年底跟音樂欣賞社夥伴一起亨利梅哲音樂會是生平第一次進入「國家音樂廳」!




從小就很喜歡聽音樂,什麼音樂都聽,


當然偶而也聽一些古典樂小品,但一直只當作背景音樂,沒有太深的感受。


直到幾年前的某一日,


聽著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讓我彷彿觸電般一股腦兒栽進古典樂的世界。


是什麼原因呢?我也不知道!


這有點像是問:「你為什麼要來荒野?」很難回答!「就是喜歡、就是時候到了吧!


對我來說,音樂,所有的音樂不只是古典樂,


除了可抒發情緒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可讓我迅速地轉移心境,


進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世界。



古典樂不一定要很高尚!


記得有次聚會時麗正說:


維也納的清道夫可能聲樂唱的很好,市場賣豬肉的阿伯可能很會拉小提琴,


因為在那音樂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在台灣,文化、環 境都與西方不同,


努力效法學習的結果不知為何古典樂總給人一種很貴很高尚的感覺,難以親近?


其實古典樂可以是「很自然」「很普通的」!


它是一種文化藝術,就如同世界上所有的文化藝術一樣!




 其實 這一年半來,我進出音樂廳很多次,但很奇怪!我一直沒有很enjoy的感覺,

反而越來越喜歡自己一個人聽CD

是還沒開竅?是時候未到?還是我本身對「正式僵化制度」總是會有點排斥? 我也不曉得。

有次"奇萊"跟我說:

「對某些人而言,音樂是很私密的、很個人的,如風靡世界的鋼琴家顧爾德,

後來不再公開演奏,只願意在錄音間錄音。」

......或許就跟每個人修行的方式都不同一樣,

每個人的「聽音樂」的方式也都不同吧!


最後,想起之前 惠慶 在捍衛花東海岸時,

在某一篇文章中曾提到:

「雖為音樂人,卻認為音樂對大多數人來說,仍是奢侈且遙不可及的。

舉行總統府的音樂會不如廟會有用。而大自然、空氣、陽光、水、荒野,

才是垂手可得、貧富共享的!!

希望 有昭一日,所有的美好的一切、藝術、自然等都是垂手可得!


PS:最近看了《莫札特效應》一書,分享幾段關於音樂的美好文字:

我聽到音樂,便不畏危險,變的刀槍不入,眼前不見敵手。我和過去相繫,

和未來相連 ~《梭羅日記》1857


俄國的列寧 在曾經在聽完一首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之後這樣說道:

「我不能太常聽音樂。它讓我想說些溫和而有點愚蠢的話,甚至想拍拍人們的頭。」


聲音 也是一種振動的能量。它會振動空氣中的原子與分子,影響我們的情緒與大自然萬物。

所以,當我們徜徉在大自然的懷抱時,其實就是置身於大自然的交響樂當中;

當我們聆聽一首動人的樂曲時,也彷彿身處在大自然的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台北涂玟棋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