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作背景及特色》


  • 鋼琴的「新約聖經」─二部曲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的創作進入到中期之後,跳脫舊有架構,加入更多新穎的構想,例如第12、13號鋼琴奏鳴曲中,就連一個奏鳴曲式樂章都沒有;而「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更是此時期的著名創作,也是他最受歡迎的鋼琴作品之一。
  • 反客為主!?
    許多人都以為「月光」是貝多芬自 己所取的樂曲標題,但這其實是一位詩人雷斯達布,在聽過曲子後寫下「彷彿是在月光閃耀的瑞士琉森湖面上,隨波蕩漾的小舟」這段文字,於是後人就稱這部作品 為「月光」,而這樣的俗稱反而更加提升樂曲的知名度。其實,貝多芬自己形容這首曲子是具有「幻想曲風的奏鳴曲」,音樂裡發展出一種幻想與即興的抒情曲風。


《全曲導聆》


  • 第一樂章
    和緩的慢板,自由的歌謠曲式。音樂由綿延不絕的三連音展開,構成樂章的基本結構,描繪出漫無邊際的幻想;第一主題平淡單純,第二主題則與前者氣氛相似。這可說是貝多芬捨棄傳統奏鳴曲形式,所發展出的抒情幻想曲風。
  • 第二樂章
    稍快板,三段式。這個樂章既非詼諧曲、也非小步舞曲李斯特形容它是「開在兩個深淵之間的花朵」,這個輕巧的樂章,將第一和第三樂章作了巧妙的銜接。主題由圓滑奏和斷奏相互呼應,中段則具有切分音節奏。
  • 第三樂章
    急板,奏鳴曲式。激動粗獷的第一主題以分解和弦向上攀升,就像貝多芬那不屈不撓的意志力,第二主題則像是唱著哀怨的曲調,和第一主題形成對比,或許這和貝多芬當時一段無法如願的愛情有關...

我的學生們可以跟我借CD喔

資料來源~愛樂電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台北涂玟棋老師 的頭像
    台北涂玟棋老師

    台北鋼琴老師涂玟棋和畫家老爸涂豐惠和愛生氣小伊麵

    台北涂玟棋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