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
結合了華格納的浪漫樂派與布拉姆斯的新古典樂派,與布魯克納並稱為浪漫後期最偉大的兩大交響
曲家,1860年7月7日出生於當時奧國所統治波希米亞地區的一個城市卡里什特。
當時在奧地利,我是個波希米亞人,在德國人眼中我是個奧地利人,在這個世界,我又是個被人另眼
看待的猶太人,不管哪一個地方勉強收留我,卻沒有一個地分真心歡迎我,我是一個三重無國籍的人
(馬勒)。
四歲時就展露音樂的天份,父親提供給他一個很好的學習音樂環境。十歲在伊格勞舉行了第一次的
公開演奏,十五歲那一年,結識了鋼琴家艾普斯坦,跟隨著他學琴,進入了維也納音樂學院,在音樂
學院三年,期間結識好友布魯克納和佛爾富,艾普斯坦建議他在指揮與作曲下工夫。
1880年馬勒開始,擔任指揮的工作從奧國北部哈爾夏季劇場,布拉格歌劇院,萊比錫歌劇院,漢堡
歌劇院,維也納國立歌劇院(1897年),1907年因為與當時維也納當局不合,加上身體健康狀況不
佳,於是辭掉歌劇院的職務。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立刻邀請馬勒,1908年馬勒前往美國同時接下紐
約大都會歌劇院與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指揮。1911年5月18日病逝於維也納。
1860年 7月出生於奧國境內,波希米亞的卡里什特
1870年 當時十歲的馬勒舉行個人的鋼琴演奏會
1875年 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
1878年 開始創作作曲
1880年 開始擔任指揮工作
1883年 擔任普魯士皇宮宮廷劇院副指揮
1885年 擔任布拉格歌劇院指揮
1886年 轉任萊比錫歌劇院副指揮
1889年 馬勒的母親父親妹妹相繼過世
1897年 轉任維也納歌劇院藝術指導兼指揮
1902年 與艾瑪辛德勒結婚
1906年 完成第八號千人交響曲
1908年 前往紐約大都會劇院及紐約愛樂管絃樂團擔任指揮
1909年 完成第九號交響曲
1911年 5月18日病逝於維也納
以上資料來自 來去音樂網
在2004-2005年NSO半的--發現馬勒
我10場都到
還去聽劉岠渭老師的導聆
至此之後
愛上馬勒2年之久
天天聽他的音樂天天哭
他的音樂好痛喔
會刺進去心中的感覺
他還對他老婆說~你的臉上少了痛苦的線條
為什麼他那麼痛苦
放上我最喜愛的 第十號 交響曲
冥冥之中害怕"九"的迷思
所以將應該為第九的交響曲 改成"大地之歌"
再來寫第十號
結果還是逃不過
因為基本上他還是第九號
太可怕了
我先傳上第10號交響曲序奏~~~我的心最糾結的第10號
馬勒原來採用五樂章型式譜寫「第十號交響曲」,不過寫完第一樂章後就提早撒手人
寰,因而留下了相當多的爭議。
第一部份從開始的慢板到第二樂章詼諧曲;第二部分則由極短的樂章開始標題為"煉獄"
(purgatorio),之後跟著再出現詼諧曲以及綿延無盡般的終曲。待續......